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新玲)当婴儿、成人出现气道异物梗阻时,如何解除;心肺复苏、止血包扎容易出现哪些不规范操作……10月9日上午,第十六届“急救白金十分钟——全国(国际)自救互救日”活动启动,今年的主题是“排查身边灾害隐患 做好自救互救”。启动仪式后,进行了系列实操培训。
启动仪式上,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门诊部急诊医学科顾问何忠杰介绍,研究数据显示,我国每年猝死发生数达100万人以上,其中65%发生在头10分钟左右的时间内,常常发生在家中、工作岗位、公共交通或活动等场所。由于突发灾难事件,我国每年因创伤致死70万人,其中25%(约17.5万)是在10分钟内死于现场。以上两种情况共有80多万人,都很难得到专业人员的及时抢救。针对这“10分钟”全国急危重症领域的专家们,进行了近30年的专业研究和社会普及工作。
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作为医疗志愿者,何忠杰在老山自行车馆服务。8月19日上午,一位南非教练突发呼吸心跳骤停。何忠杰立即冲到现场,第一时间对这位教练进行了胸外按压,开放气道,清除气道异物并进行抢救。这位教练恢复自主呼吸后,被转入医院救治,很快恢复,而且没有留下任何脑损伤。
从此,何忠杰这位重症医学专家把更多时间精力投入到这“十分钟”的急救普及工作中。2010年10月10日10点10分,他和同行共同发起“急救白金十分钟 全国自救互救日”公益活动,成立了“白金十分钟全国自救互救志愿服务联盟”,每年的10月10日开展公益活动。2015年在北京市志愿服务联合会登记开展活动,同年被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授予首批“全国志愿服务示范团队”称号。十年来,获得过多个国家级荣誉称号及表彰。
“白金十分钟全国自救互救志愿服务联盟”不断发展,目前以31个省份220多个城市、县、乡站点的医疗机构的医疗专家团队为骨干,1万多名志愿者参加,推广普及到500多万人。
2015年开始,联盟专家在非洲的厄立特里亚、几内亚、赞比亚、坦桑尼亚,亚洲的蒙古国、巴布亚新几内亚等国家,开展“白金十分钟”公益普及教育活动。这项活动已经从意外伤病自救互救,进入到应急救护、企业安全、应急救援等工作领域。
“白金十分钟”的重要性、技术和理念得到了更多了解和重视。浙江省提出到2027年,全省城市地区建成“10分钟急救圈”,农村地区建成“12分钟急救圈”。
中国应急管理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罗秀华认为,今年的活动主题体现了几个维度:强化风险意识,引导公众主动识别、规避身边灾害风险;让社会成员有能力、有勇气实施科学有效的初步救援。她说,“这正是我们的目标,将专业的、体系化的应急知识与技能,转化为社会大众看得懂、学得会、用得上的科普内容与行动指南,从而打通国家应急体系的‘神经末梢’。”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加杠杆炒股的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