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赵黎浩
最近,云南安宁法院接连收到群众送来的3面锦旗,锦旗背后,有83岁高龄的困难老人,面对债务毫不退缩,用“绝不赖账”的承诺诠释诚信的力量;有司法工作者仅用20余天高效化解纠纷,以公正的裁决维护当事人的法律尊严;有通过先行调解,“一揽子”化解3起纠纷的智慧与担当。这些故事,是司法为民的生动注脚,也是法治社会温暖人心的缩影。
“我绝不能赖账”
今年已经83岁的王某某,因儿子王某欠周某的债务承担连带责任。周某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时,王某某的家庭生活十分拮据,连房产都已变卖。即便身处如此困境,他仍然坚定地表示:“偿还债务是我的责任和义务,我绝不能赖账!”
面对这一特殊情形,承办法官并未急于采取强制执行措施,而是努力在保障申请执行人合法权益与兼顾被执行人家庭实际困难之间,探寻“最优解”。
调解过程中,法官耐心倾听双方诉求,权衡利弊。经过不懈努力,双方最终达成了执行和解协议,既保障了周某能收回欠款的合法权益,又充分考虑到王某某家庭的艰难处境,不仅体现出对法律的尊重,更展现了对被执行人家庭情况的理解与包容。
在后续的日子里,王某某始终严格遵守约定,积极履行还款计划。即便期间因支付房租、看病急需资金等特殊情况,不得不向安宁法院申请暂缓还款,但他从未有过逃避债务的想法。
在整个执行过程中,83岁高龄的他依然坚持每次到庭,用行动诠释诚信。
20余天案结事了
今年,某食品经营部因财产损害赔偿问题一直和他人协商未果,于是,该经营部诉至法院要求被告赔偿损失。
承办法官受理案件后,细致梳理案情,发现双方矛盾争议明确,且具备调解基础,遂决定以调解方式推动纠纷实质性化解。
调解过程中,法官一面向被告释明法律规定及拒不赔偿的法律后果,引导本案被告重新反思自己的行为,认清责任;另一面则是耐心安抚原告情绪,合理平衡双方诉求。
经多轮释法说理,双方达成调解协议,被告积极履行赔偿义务。本案从立案到化解仅用时20余天,实现了“案结事了人和”的良好效果。为了表达感谢,该经营部的经营者向法官送来了锦旗和感谢信。
3起物业纠纷“一揽子”化解
一直以来,安宁某小区业主因对物业服务质量不满,拒交物业费,物业公司多次催缴无果后诉至安宁法院。法院收到3起相关物业纠纷案件,考虑到此类案件涉及民生,且具有较强的群体性和示范效应,若简单判决可能导致矛盾进一步激化,遂决定通过先行调解方式化解纠纷。
法院干警深入了解案情,多次与双方当事人沟通交流,耐心倾听业主对物业服务的意见和诉求,同时向物业公司指出服务中存在的不足。针对双方争议焦点,干警从法律规定、合同约定、邻里关系等多方面进行释法明理,引导双方换位思考,互谅互让。
经过反复调解,最终促成双方达成和解协议,物业公司承诺提升服务质量,业主也同意补交物业费,3起纠纷得以圆满化解。为了表达感谢,当事人特向法院干警赠送了锦旗。
未来,安宁法院将继续秉持“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宗旨,创新工作方法,提升司法效能,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更多司法力量。
加杠杆炒股的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